2010/08/24,參觀紀錄,新竹都城隍出巡+北埔金廣福公館

因為上學期的時候躍儒學長寫了一份關於新竹都城隍研究的論文,學長順道也查出了農曆七月都城隍的行程,陳熙遠老師當時也決定要參加學長的這一團,我因為一時失算以為七月十五是上星期的某一天(這六周以來都在竹東照顧小孩)所以也報名了,不過不論怎麼說我們今天還是出團了,除了我們三人之外還有一位從復旦大學來的女孩子,也算的上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啦!(什麼比喻嘛XD)

因為我和學長其實都和七月十五這類民間儀式沒有很熟悉(而且本人素來與台灣史沒有很熟,只能鸚鵡學舌爾,以下如果行文有誤煩請各方高明高抬貴手),所以其實我們也算是外行看熱鬧啦…跳轉後看正文,照片很多,喔感謝小天堂借我單眼相機~

我都不想說像我這種平常幾乎不會去逛廟的人根本目的是想去玩單眼相機XD(誤

DSC_0008
城隍爺出巡照往例范謝兩位將軍(七爺八爺)等一干執事都要先出外等候

DSC_0016
城隍的大轎出巡

DSC_0026
台灣的習俗多半是主神出巡的時候,會有分靈鎮守(記得在林美容研究草屯鎮的文章中看過),不過在新竹城隍廟的情況看起來就是主神出巡,那廟中的主位就留空了

DSC_0029
老師也在祭祀神靈XD

DSC_0032
新竹城隍廟相當有趣,他也是全台少數城隍有家眷的廟,例如城隍夫人和月老就是一起祭祀的

DSC_0035
城隍大公子和二公子

DSC_0037
因為眾將都隨城隍出巡了,所以一副人去樓空的樣子XD

DSC_0041
新竹城隍廟算是很豪華的廟,可是他廟門留白太少所以看起來很擁擠

DSC_0051
之後我們就轉往原本的北壇(厲鬼壇,其實這才是城隍為什麼要出巡的原因),現在是水田福德宮的所在地,這樣就會經過福德宮對面的新竹鄭家的祖宅,新竹鄭家也是清代第一個以台灣本籍考上進士的人(見台灣大百科: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2135)這不是說在他之前沒有台灣人考上進士,重點是台閩大族本同聲共氣,許多台民都冒籍閩省去考進士(配額問題),雖然照名次看這位「開台黃甲」實在不是很光彩(算是三甲之後了吧),不過既然是以本籍應考所以也算是一個人物了,據說進士府第都有一支旗桿彰顯身分,不過目前移到鄭氏家廟去,實則兩地今天都未見

雖然進士第看起來匾額還是很大,但是外表已經一副荒廢的樣子,但是旁邊的鄭氏家廟就是重點了,為了彰顯鄭家在新竹的影響力,城隍出巡只會在鄭氏家廟停留接受族中長輩的歡迎

DSC_0060
在七月一日時陰陽司公已經先城隍一步到北壇來傾聽民瘼(喔對今年是新竹城隍第一次開放夜巡呢),所以城隍來也是要接回陰陽司公

DSC_0061
這尊「船」(吧)就是會在晚上整個儀式結束之後燒掉的,我們去的時候剛好可以幫祖先祈福之類的,所以我和學長各捐了一面小旗子

DSC_0062
水田福德正神,其實個人認為依照帝國神明是帝國官制的對應這個理論來看,縣長來參拜里長實在很詭異

DSC_0064
這張是拍效果的XD

因為這時候才三點不到,但是新竹市整個就很熱,老師就說乾脆去附近走走,那另外一個選擇就是芎林的客家竹北林家(林占梅家族) ,其實竹塹建城就圍繞在鄭家和林家兩個閩客家族上,不過因為我七月初的時候曾經在北埔姜家的祖宅上看到「爐主」這個很特別的燈籠,所以我們就一路直奔北埔,這算是我一個暑假第二次來吧XD

DSC_0070
北埔的起源就是金廣福墾號應該是最後一次往內山開拓,這次的開拓中姜家佔了很重要的腳色,因此在這個鎮上最大的府第應該也就是姜家的祖宅,可以注意到一般來說廟裡的爐主是會輪流的,但姜家目前就把爐主掛在自家內門,可見其地位,關於北埔姜家和新竹鄭家在清末內山開墾時與劉銘傳的關係和糾葛(主要就是劉銘傳想藉助鄭家插手姜家勢力範圍內墾丁的稅,至於為什麼用住在海邊的人管山裡的人,而不直接找本地人,一般咸信與劉敖-劉銘傳之爭給劉銘傳留下的衝擊有關) ,可以參考李文良先生的研究

DSC_0071
這就是金廣福在北埔的租館,租館是清末內山沿線漢人武力的中心,以竹東劃分南北的話,竹東以北的關西是板橋林的勢力範圍(別懷疑,大溪陵寢也是板橋林捐的),竹東以南算是這些客家家族和霧峰林的勢力範圍,租館的武力強度可以參考王世慶先生的相關研究,正是這些客家移墾者對於內山的占領行動,我們大致上也可以從今天的台三線中豐路區分泰雅部落和漢人村莊,也就是土牛線的遺跡。

DSC_0074
這棟是姜阿新的故宅,也是北埔的洋樓,這種樓在剛剛的新竹市其實有一整排,不過這樣孤單的矗立在北埔老街上,也可以反映姜家在十九世紀末的財力和城鄉的差距了,其實在北埔很明顯就感受到和新竹市不同的氣氛,但這兩地也只差了十幾公里而已,其實我還蠻喜歡山線這種恬靜的氣氛~

DSC_0078 
我們推斷姜家四合院上掛的爐主應該就是指北埔的慈天宮,據說我在這個廟裡擲了三次筊想問些事抽個簽神明都不置可否Orz

DSC_0092
我覺得慈天宮雖然看起來小,但是比起城隍廟來說就有一種氣派!

DSC_0083
這兩尊神主牌一則是新竹城隍(注意這間北埔的廟的城隍墓主是在建廟時請來的,而上書「城隍」而非今天在新竹所見的「都城隍」),一則是台灣客家信仰中心的義民爺

DSC_0094
北埔這間廟可以寫得還很多,他的左側祭祀城隍和義民爺,右側居然是三位大官的神主牌,中者李嗣鄴是淡水同知,也是他授予金廣福墾號正式的官方授權

DSC_0102
後來我們就回到新竹了,一到剛好就看到豐原的城隍爺,據學長表示豐原的城隍是新竹的都城隍的分靈,依洪武年間的制度,城隍是官祀,壓根不可能有分靈這種事情(怎麼說豐原既不是府州縣重要的城市,也不可能有城隍),因此這也是台灣的風俗之一(也因此,有些人認為豐原的城隍並不是新竹分靈的,詳見下面的回應)

DSC_0105
所謂仙拚仙,拚死猴齊天…(誤
其實是因為上學期另外一份期末報告是學姊寫了一個關於浙江齊天大聖信仰的文章,我們剛好看到了一堆齊天大聖,就拍照憑弔一番,後面的隊伍中還有一隻兩個人高的齊天大聖的神像像七爺八爺那樣走著

我們目前可以推斷西遊記的「東勝神州」最符合的地方應該就是閩浙沿海,因此當地的漁民特別景仰南海觀音和連老龍王的筋都能抽出來的齊天大聖,所以浙江有的風俗閩南也會有,那同聲共氣的台灣自然也有(或許可以建議學姊把報告範圍再擴大?!)

DSC_0106
鄭氏家廟聽說一年只會開放一次(解說牌上說有兩次?),反正這次是中元節的開放,所以一般人都可以進來拍照

DSC_0108
鄭用錫,開台黃甲,殿試第三甲… 我就念在台灣新復文風教化不及的份上覺得他很不錯好了!(依照黃富三先生的說法,康熙時收復台灣,當時閩粵已經是文風昌盛之地,而台灣經過百年的武裝殖民之後,到咸光之間讀書人的數量也大幅上升,這可能也是台灣開發的側面)

DSC_0112
我記得在板橋林的家廟也有看到,不過人家是第一線的大家族所以拿的官銜就一堆嚇死人,這類鄉紳的牌子還真的第一次見過XD

DSC_0122
我們到的時候已經看不到第一個陣頭了,可是後面的陣頭還是很多,其實咱們外行看熱鬧也就是看陣頭表演XD

DSC_0123
太陽快下山了…

DSC_0128
這是運氣很好的拍到有再經過經國路和和平路口的時候看到有人向城隍爺下跪祈求保佑

DSC_0129
用字都是學問,新竹最多一縣之地,能加封到都城隍已經很奇怪了,那個「晉封」威靈公又是一個經典,誰晉封?怎麼封?其實都是竹塹仕紳用字巧妙之處

DSC_0130
大概晚上七點看到了舞龍的陣頭了

DSC_0132
這是我們下午的時候幫忙福德宮搬了幾箱水果之後,廟裡的工作人員堆起來的水果塔

DSC_0133
這些旗子就是插在中午的時候那艘龍船上的,可能有幾個是我和學長捐的XD

啊… 單眼相機的電力到此告一段落,接下來畫質明顯有差XD

P1120338
前面坐著的一些就是鄭家的長輩,等下城隍會到最前面的桌子前接受祝福

P1120339
城隍爺到之前的一個高潮就是國劇社加演「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我是很不解為什麼他們演半天都不講一句話也沒聽到打鼓佬的聲音,就一夥人在那瞎打轉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P1120345 
舞龍舞獅是城隍爺到之前最後一個高潮,他會一直往下面丟糖果,我還剛好撿到一個XD

P1120358
中午看到的那幾位城隍的侍從也依序進入鄭氏家廟

 P1120366
城隍要進入鄭氏家廟了!

 P1120377
城隍正在鄭氏家廟中

P1120382
城隍出去時一路都有人舉著紅色的火焰,突然讓我想到舊小說上都會有「登時燈火通明,明晃晃有如白晝」這樣的描述,不過想想看如果是在一片漆黑的古代城市中,這樣的遊行應該是會很壯觀吧XD

在看完城隍到鄭氏家廟的過程之後,因為已經九點半了,大家都沒力在看城隍回到城隍廟中的過程,也就這樣回台北了,整體來看這次的旅行是實際的看到了民間習俗是怎麼進行,喔對那位復旦的同學覺得他暑假在台灣看到最有趣的也就是這些農曆七月的風俗,在上海也有城隍廟,不過祭祀組織早就在近代的動亂中消失了,廟也只是一個地標而已,至於農曆七月普陀山當然會有盂蘭盆會,不過對於大陸人民來說那也只是一個宗教活動,就沒有在台灣這樣盛大了,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很有趣的經驗~

喔對,最後,我覺得修圖好有趣XD
image

在〈2010/08/24,參觀紀錄,新竹都城隍出巡+北埔金廣福公館〉中有 7 則留言

  1. 西元一八七五年(光緒元年)淡新分治,經一八七五及一八八五兩次變格,全台分成三府。原台灣府改稱台南府,台中則稱台灣府,台北為台北府。台北府治仍延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縣城隍於是按照府格晉升為「綏靖侯,新竹府城隍」。
    西元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發生中法戰爭,清廷要求福建巡撫劉銘傳移駐台灣。最後清廷以割讓安南結束戰爭。翌年(一八八五年即光緒十一年(台灣)含澎湖)建省。首任巡撫由劉銘傳留任,劉永福所部黑旗軍移防台灣。
    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大陸江西省龍虎山第六十一代嗣漢張天師奏請夜觀天文,以天狗星躔度於牛郎及織女兩星之間,謂主殃臺灣海島,建請速辦法會。法會選在新竹縣城隍廟舉行。光緒於是欽賜「金門保障」親筆墨匾一座(「金門」即國家大門之意),並將新竹城隍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成為省級的城隍。
    洪武年間豈有任何官制?1662年鄭成功才至台灣
    豐原分靈新竹都城隍更是更後段的事

    總括的說,台灣廟宇所供奉的神明大部份都標榜是移自中國大陸,但新竹城隍卻是道道地地的台灣神明。光緒賜匾下旨之舉應有以宗教力量安定民心之實。新竹城隍因緣際會成為全台之都城隍實為歷史背景所致。

  2. 回復樓上,您引用的說法基本上大有問題
    1.城隍是有品秩的,並且根據所在省府州縣有所區別,終明清四百年,幾乎未聞破格升城隍之事,尤其是都城隍根本就已經超過「省」了,基本上全國沒有都城隍這種東西,頂多就是洪武皇帝老家鳳陽府由於是龍興之地,破格升為中都城隍,新竹連府都不是,有可能嗎?
    1-1.城隍的升降與否,軍機處和內閣會有留下檔案,迄今我們完全無法查到「都城隍」的檔案,您引了一堆資料,可以告訴我們哪一條內閣檔案允許新竹城隍升格了嗎?
    1-2.實際上,台大典藏的淡新檔案根本不是你所說「由光緒皇帝賜匾升格」,唯一在清朝檔案中,新竹城隍被當作「都城隍」的只有淡新檔案(目前在台大數位典藏網上面可以查到),新竹仕紳「上書」給皇帝的時候有「都城隍」,這是新竹仕紳的上書文件,而非官方回復的文件,故此事純屬子虛,至於什麼龍虎山,未見於清時檔案,匾額之事,僅見於新竹採訪冊,而原因也不是全台災異,只是祈雨而已,贈匾亦不等於升格,請注意
    2..台灣是清朝領土,在此之前是明朝領土(我就從朱元璋開始算好了),清承明制,在台灣難道有異乎?講清領的台灣不講清朝的制度,莫非台灣特殊化了?台灣士紳還是要跪我大清皇帝,定期繳納皇糧、進科場吧?我不知道台獨思想這麼早就發芽了
    2-1.城隍本是明清王朝統治陰間的制度,如有不解,簡單的可以參考洋鬼子寫的《帝國的隱喻》一書,該論文甚至是在台灣完成的,既然城隍本是明清王朝的統治制度之一,便與後世「台灣-中國」之爭無涉,否則上海的城隍難道是上海「本土」的嗎?
    2-2.都城隍不知道是幾品官,如何能為全台城隍之首?假設都城隍比省城隍大,冊命詔書何在?
    3.新竹城隍升格本與新竹地方勢力與帝國權力的辯證有關,只是剛好清朝滅亡,後人無法再做升格,於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而已,您要說這是台灣「道道地地」的現象,我承認

    謝謝您的回覆

  3. 版大您好,
    文章中提到:
    “豐原城隍是新竹的城隍的分靈….."

    但並不是喔 !!!!

    新竹都城隍廟與豐原城隍廟為多年深厚交情之友廟,
    因此,每年豐原城隍廟城隍祭典時,
    才會至新竹邀請新竹城隍一同來豐原作客。

  4. 哈哈,謝謝回應
    您說的分靈這一點我就真的不確定了(相較於上一條回應),這可能是當初做報告的學長去新竹訪問的時候聽地方人士說的吧!XD
    非常感謝您提供的資料~

  5. 也許是大家看到每年慶典時皆會豐原上去請城隍爺,
    才會誤以為豐原是新竹城隍的分靈。
    但其實真的只是因為兩廟交情深厚的緣故。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