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報告:板橋林家

大概每一學期都有一份一萬字上下的大報告,看起來是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因為這學期修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得每星期教作業的關係,變成我拖到期末考前後才開始看板橋林家的完整資料(其中的時候只看了林國華、林國芳和林維源這兩代,林平侯只是大概掃過去,更別說林熊徵、林熊祥這代了XD),一直寫到七月初才搞定@@"

不過大致上這篇報告參考了許雪姬老師和黃富三老師的論文,很湊巧的老師們的文章似乎都有做過分期(例如黃富三老師特別注意內山開墾,從林國芳、林國華那一帶一直到林維源,許雪姬老師則是林平侯和日據時代的板橋林家發展,例如總督府的協力者--林熊徵),後來我去許雪姬老師研究室教報告的時候,他說本來他和黃富三老師、吳密察老師(負責林家在日據時期分產官司的部分)都有合作想寫一本總的板橋林家傳,但是受到家族和大家時間湊不攏等因素就沒有完工,不過一些論文到是已經出來了,至少可以補足林本源祭祀公業出版的《板橋林本源家傳》和《台灣四大家族》的不足。

另外就是板橋林家其實蠻有趣的,可以讓我們看出台灣大族和福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某些政客想忘就可以忘的,就向是大二的時候吳密察老師說的,本來台灣人冒籍考科考的風氣就很盛,台灣淪陷之後更多閩南大族的士子紛紛趕赴福建故鄉冒籍參加科考,要是日本殖民政府真的對台灣居民有「國籍選擇權」,這些人何苦再回到福建參加考試呢?我們在板橋林家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從貧困的福建故鄉到台灣工作發跡治富的家族,不斷的回饋自己的故鄉,也不忘記建設讓自己富起來的土地,這一點在一些人腦中大概已經忘了,誰還會記得廈門鼓浪嶼的小板橋是台灣首富林維源最後棲生的地方?

當然其他的部分就是一般世家大族常見的劇情,三代之後開始析戶分產啊,搞政商關係啊之類的XD(徐泓老師上課講過「誰不搞政商關係,看你怎麼做而已,難道只有中國人做生意就靠政商關係,美國人就不靠?」,可見政商關係並非全都是壞事XDDDDD)

順帶一提,這篇文章還只是整理之前的研究,我自己貼在網路上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提供比較正確豐富的板橋林家的資料,不然我之前查不知道是關於板橋林家的啥的時候居然發現網路上的是錯的(好像不稀奇),但是還是希望大家作業要好好寫,一定還有很多論文可以用的XD

最後補上個人資料:B94103065  歷史四  楊可倫

跳轉後看本文,喔對,本文處理到林熊祥而已,林明成那一代就請自己找資料啦,依照他們家族傳統,我相信他一定沒有給阿扁錢啦(誤

繼續閱讀 “學期報告:板橋林家"

書評:《陳中和家族史》

依照慣例,放假了就該貼一些上學期比較有趣的報告,嘉惠各位很想抄報告的同學,拜託,報告自己寫會很難嗎?幫部落格文章數灌水XD

台灣家族史這堂課是吳天堂找我去修的,我想反正星期三上午也沒是,許雪姬老師也是我從聽完陳永發老師上課請他來演講之後快一年多都沒看到了,上一次許雪姬老師的演講就很有趣,這次上他的課更是收穫良多(而且聽說老師明年在台大不會開課了!),讓我了解了台灣各地的名門望族,像是竹北林家(竹北林家和他們家的義民廟在我這次到竹東教國中社會多少有點幫助,畢竟中國的社會結構都是相當類似的,而台灣社會又是保留閩南大族風俗最明顯的地方),龍井林家這些,也聽到老師作田調的辛苦(例如有些人還自己為是名門望族,要擺擺排場啊…),和各地大族的事蹟,真的事很豐富值得的課,而且最後就像是我大二上陳永發老師那堂課一樣都帶我們去中研院參觀(就向上次去徐泓老師在新店的書房一樣,去完我就想到期末報告題目了,連書我都想好了,真是感謝老師XD)

最後就是,這些大族的發展過程,可以讓我們看出在政權易幟之際,中國人獨有的智慧,特別是這種日本總督府仕紳錄裡面第一等的家族(龍井和竹北那種日據之後不能靠土地買賣發財的田腳仔就算了),如何能夠持續的保持家族財富和續存,又可以不被人罵是「漢奸反逆」,死後百年還能找人幫忙寫書反駁,可見當年馮道一定是賺太少錢才會被寫成反覆小人的[茶](這又是一種中國人獨到的智慧!)

跳轉後看本文,這篇只是一篇讀書心得,講的是高雄陳家,主要是開基的陳中和XD

最後補一下個人資料B94103065  歷史四  楊可倫

繼續閱讀 “書評:《陳中和家族史》"

《台灣的女兒》

這是這學期被吳書緯拐去修了徐雪姬老師的台灣家族史研究的一篇閱讀報告而已,不過也不是報告,就是一篇準備上課被老師抽問的時候的一個摘要XD

這本書還蠻有趣的,我覺得他很具體的反映了本省富戶(本書的最後寫出這個家族最後移民到了美國)怎麼看待百年間統治台灣的三個政權的心態和家族的發展,不過還是得回到所謂口述歷史的本身,在我所認知的小小的心理學告訴我,長期記憶可能因為久沒有回憶或者是被新的記憶的緣故讓記憶的連結網路改變,也就是說早就不是原本那個樣子了,就像是霍布斯邦寫在《極端的年代》前言所說的,縱使我們知道他講的是錯的,但是我們不可能改變一個成年人的記憶,但是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當故事看看就好了,縱使他放入了很多看似公正的「歷史事件」作為輔助,但仍然無法改變他的資料來源,因此,重點是「心態」,不是「事實」XD

跳轉之後看心得摘要

繼續閱讀 “《台灣的女兒》"